慢性白血病属于中医“虚劳”、“血证”、“积聚”等病范畴。病因病机为七情劳倦、脏腑失和、正气内伤、邪毒入侵骨髓,是因“瘀”、“毒”、“痰”内结骨髓,久则致“虚”,虚主要为气血亏耗、精血虚损,而成虚实兼夹之证,以邪毒为标,本虚为实。
临床治疗白血病,多以化疗为主。但化疗药物副作用对患者身体损害较大,往往经过多次化疗后,在本虚基础上,加重了体虚,致邪正同虚,病情反复。
慢性白血病本质是骨髓中幼稚白细胞的生长异常,是一种骨髓病,而骨髓在中医属肾的范畴,《内经》记载“肾主骨生髓”。
肾亏则骨髓空虚,正常的精血不得而生,且易致邪毒恋髓,病程日久,毒邪未去,正气日衰,而成毒入骨髓,正不胜邪,虚实共存之病机。
治疗宜用熟附片、肉桂、玄参、麦冬、生地黄、山茱萸、菟丝子、补骨脂等补肾之阴精与温煦肾之元阳,酌配枸杞子、五味子;以党参、白术、黄芪、山药、薏苡仁、鸡内金健脾开胃,以益后天之本,因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通过以上的脾肾双补方可补正虚以祛邪毒。
同时,鳖甲、龟板、龙骨、牡蛎有软坚散结之功,有助于脾脏肿大的缓解和消散。本病治疗过程中:
①:若白细胞低,可考虑加肉桂、附子;
②:红细胞计数偏低加女贞子、旱莲草、当归、阿胶、鹿胶、龟胶;
③:血小板计数低加白术、黄芪等;
④:发热者加白花蛇草、半枝莲;
⑤:出血者加白茅根、仙鹤草、地榆等。
本病在对于先天之本肾虚的补益中,应特别注意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之不同病情轻重而区别用药,切记不能补肾之品的盲目堆切,这样不但不能达到补肾填精的目的,用药不当,尚可致不当补肾引起阴血更耗。
目前市面治疗血液病的诸多中成药,成分固定,多有温燥耗血之品,若不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常易致温燥伤及阴血,于病不仅无效,反增不良反应,影响对疾病的及时、正确治疗。
本病的治疗,扶正是治疗白血病的基础大法,只有本虚的改善,才可谈及正盛祛邪。固护本虚、辨证补益,既改善先天之本肾,又充实后天之本脾,是一切治疗的基础。临床治疗中发现,通过辨证施治,给予健脾益肾、滋阴降火、软肾散结治疗,对于久病患者,或者化疗患者,确能改善慢性白血病的某些异常指标,也提高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关于血液病方面的疑问,可直接通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nhecaoa.com/ycxz/13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