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仙鹤草 > 仙鹤草用量 > 正文 > 正文

首都文学期河南作家刘平从远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2/11 13:31:26
软件开发求职招聘交流QQ群 http://www.edunews.net.cn/2021/hlw_0327/26623.html?ivk_sa=1023197a
首都文学—纯文学的聚集地

著名书法家张怀江老师题写刊名

主编:沉默味道

执行主编:陈荣来温雄珍

★刘平,男,河南商丘人,现供职于中原油田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石化作家协会会员,濮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濮阳市第二届最美读书人。从远古走来的马颊河文/图刘平(河南濮阳)濮阳,河南省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河道密布,百川朝海。“濮阳”之名始于战国,因位于濮水之北而得名。濮水,为古济水的支流,流经春秋卫地,后因黄河决口改道,濮水、瓠子河、清河、范水等古河道渐被淹没,消失。今天,在濮阳市域内流淌的还有黄河、卫河、金堤河、(新)濮水河、马颊河、潴龙河、(新)范水河、徒骇河等河流。其中,传为“禹疏九河”之一的马颊河就发源于濮阳县的澶州坡。大禹治水疏九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水逆行,泛滥于中国。”我国是一个水灾频繁的国家,数据显示,自公元前年至年的年间,全国范围内的洪水灾害达次之多。尤其是黄河下游,黄河“或决或塞,迁徙无定”。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在中原地区自古就有“鲧窃息壤以湮洪水”,“女娲积芦灰以止淫水”的神话传说。最终大禹治水成功,从而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转折。大禹(生卒年不详),姒姓,夏后氏,名文命,上古时期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历史治水名人,史称大禹、帝禹、神禹。历史学家所称的三大贤德之一,与尧、舜齐名。爬梳卷帙浩繁的史书典籍,《史记》《尚书》《诗经》《水经注》《山海经》《淮南子》等均有大禹治水的记载。“鲤鱼跃龙门”“三过家门而不入”“昆吾铸九鼎”等,也都典出大禹。如今,在全国各地仍有不少“禹迹”,似乎都在印证着大禹惊天地、泣鬼神的丰功伟绩。那么,大禹治水是历史事实还是神话传说?他治过哪些“水”?记载大禹治水事迹的古籍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在青铜器《齐侯钟》铭文中有“咸有九州,处琙之堵”;《秦公簋》《秦公钟》铭文中也出现了禹的名字。据此,“新史学宗师”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一书中认为“禹是古帝中最被崇拜的一人”。《史记·夏本纪》更是从禹的出生、治水经历,一直写到“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司马迁作为一个治学严谨的史学家,惜墨如金,在《夏本纪》中专门花笔墨写到禹的长眠之地,并对其地名加以诠释:“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由此可见,太史公对大禹死于“会诸侯江南计功”,并下葬于会稽(今浙江绍兴)一地是持肯定态度的。我国最早的训诂学专著《尔雅·释水》中对禹疏九河也有明确记载,九河为:太史、复釜、胡苏、徒骇、钩盘、鬲津、马颊、简、洁。九河故道经流之地,均在黄河下游一带。虽然这些名字所命名的河道不一定是原“九河”故道,但却能证明龙乡濮阳与“禹疏九河”的历史渊源。《史记·夏本纪第二》载:“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敢入。”《史记·殷本纪》载:“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赐姓子。”“契”,是商人的祖先,也是东夷的一个分支。《齐太公世家》载:“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吕尚即姜太公,是“东夷之士”。说明大禹是联合黄河中下游伯益的东夷部落、后稷的周部落、契的东夷部落和诸侯百姓的众多小部落共同治水,经过13年的共同奋斗治理了水患,在共同的治水过程中加强了各部落之间的团结融合,由此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础。包括九河在内的黄河流域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大禹是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他的功绩不仅仅在于治理洪水,为民造福,更重要的是,他结束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大禹完成了国家的建立,用阶级代替原始社会,以文明社会代替野蛮社会,推动了中国历史发展。关于大禹治水的功绩,古今多有评说。孔子说:“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孟子说:“禹疏九河,瀹濟漯,而注諸海……然後中國可得而食也。”大禹治水成功,后人把他敬为神,将他与天地相齐名,所谓天大、地大、禹大。当时人们甚至把整个中国叫“禹域”。无论大禹治水是历史还是神话,大禹治水的故事,永远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悠悠千载马颊河《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马颊河为“古九河之一。马颊河势,上广下窄,状如马颊也”。于是,这条酷似“马脸”的河流就被人们叫做“马颊河”。马颊河,发源于河南省濮阳县澶州坡,于濮阳县南关与金堤河相接,自西向东北流经濮阳县、濮阳市华龙区、清丰、南乐,自南乐县西小楼村南出境进入河北省大名,在莘县沙王庄进入山东省境。经莘县、冠县、聊城、茌平、临清市、高唐、夏津、平原、陵县、临邑、乐陵、庆云,无棣13县市,在无棣县沙头堡东注入渤海。马颊河又称笃马河,春秋战国时期,笃马河沿岸各诸侯修筑长堤,以防水患。至秦,始皇联断补缺,民间有了秦始皇走马修金堤的传说。笃马河在历史上由于受黄河决口、南北大运河的开挖、引水济运和减河分洪等影响,变迁频繁。自东周黄河大徙后,直到王莽始建国三年,黄河北出漳卫达年之久,造成笃马河重大变迁。唐代,黄河水患频繁,武周久视元年(公元年),唐朝政府为分泄黄河洪水,利用黄河故道及笃马河为主体,在今河南濮阳市域内开通了一条从清丰、南乐,经山东莘县、冠县、高唐、夏津、平原、陵县、乐陵至无棣北,至月河海口注入渤海。走向基本沿行了笃马河故道,大体与黄河平行。从此,不仅濮阳以西古笃马河的上源完全湮没,而且使平原、德州间的古笃马河行于马颊河之南,终于演变为马颊河的支流。唐代马颊河从此代替古老的笃马河,在历史上又称“唐故大河北支”。宋仁宗庆历八年(年),黄河在商胡埽(今濮阳市东栾昌湖)决口,河水泛滥后分为两脉。一脉经今山东、河北在今天津市东南入海,这就是宋代两股河的北派。另一脉流经西汉大河故道和笃马河(今马颊河,在山东无棣县黄瓜岭一带)入海,是为东派。大河趋向北派的时间较长,直至宋哲宗元符二年(年),东流断绝,全河都向北脉流去。年,山东省建设厅疏浚河道,使马颊河上下沟通,负担排泄运河以西涝水。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对马颊河进行疏浚,在清丰县北将河道改入潴龙河,称新马颊河。年至年,马颊河治理时,将新马颊河在清丰与南乐交界处的阎王庙改入马颊河。今马颊河自濮阳县南关金堤回灌闸一路向北经清丰、南乐进入河北、山东境内,最后流入渤海,全长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濮阳市境内长62.5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年第一濮清南引黄补源工程建成后,马颊河除防洪排涝外,兼有濮清南干渠输水灌溉作用,马颊河成为旱能灌、涝能排,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的一条河道。沧海桑田,河道变迁,今天的马颊河,已非禹疏九河时的马颊河,而是唐代为分泄黄河洪水,把笃马河、鬲津河和屯氏别河联通疏浚,几经治理,以供转运海漕。河成后,以《禹贡》“九河”之一的马颊河命名,始称马颊河。濮阳人的“母亲河”人类自古以来逐水而居,每一座城市,每一个区域,都是因河流而先文明。河流是人类的母亲,是城市诞生的摇篮,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一条“母亲河”,所有在这座城市生活的人们,也都有关于母亲河的美好记忆。对于濮阳人而言,马颊河无疑是一条“母亲河”。她虽没有黄河“万里咆哮出龙门”的磅礴气势,没有长江“江间波浪兼天涌”的浩荡壮阔,但两岸人民对这条河流以及她所浇灌的这片热土,却有着极其深沉而热烈的爱。水是城市的灵魂,没有水,城市就会缺少灵性。濮阳钟灵毓秀,显然是因为马颊河。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马颊河,用她那甘甜的乳汁,滋养了这座城市,养育了两岸一代又一代勤劳朴实的人民,流淌出不一样的文化风情!古老的马颊河,记录了旧中国千百年来的灾难史、屈辱史、发展史……解放前,马颊河疏于防范,河道淤塞,洪水肆虐,给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新中国成立后,濮阳县政府对马颊河河道清淤疏浚,修建桥梁。为解决城内排涝难题,将新马颊河裁弯取直,从古城东城墙外开挖河道,河水顺城北下,马颊河从此变得满怀慈爱,成为一条集防洪、除涝、灌溉补源、城市排污及城市景观等多功能于一体,造福一方的“母亲河”。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保事业的重视,当地政府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从源头上遏制马颊河河水污染,严控流域排放,并通过引黄河水入马颊河的举措,对马颊河进行综合治理。马颊河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古老的马颊河再次焕发了青春。如今的马颊河风光带以生态取胜。两岸恢复了原有植物,建起了许多生态公园或景区,花木葱茏,鸟语花香,飞桥映水,美丽的景色牵扯着市民的目光,成为市民观赏游玩的好去处。马颊河已经成了濮阳市一张靓丽的名片。马颊河,一条生态之河,一条景观之河、一条文化之河。她哺育了濮阳儿女,我们要珍视她,呵护她,使她成为文化的血脉、精神的家园。马颊河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段辉煌的浓缩,一座文明的宝库。虽然“禹疏九河”之一的古马颊河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古马颊河的脉还在,古马颊河的魂还在。今天,在唐马颊河畔,一座吮吸着马颊河乳汁长大的新兴石油化工城市一一濮阳,正拔地而起。

声明

本期所发作品为作者原创文学作品,由作者授权本刊首发,并对文中所涉内容负责。为尊重作者,维护原创,其它媒介转载或使用,请在本刊后台留言或联系本刊主编应允,合法使用将给予人性化开通白名单。因本刊发文具有连续性,若非违法违规等特殊情况,一般不会删除任何一期发文,其它公众平台因需要要求删文,经作者同意后需向本平台支付元断号费、编辑费、“原创首发”转让费;作者个人要求删除已经发布的作品,需向本平台支付元断号费、编辑费、违约费。谨遵网约,谢谢合作!

本期采用图片由作者拍摄提供,特此致谢!

欢迎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nhecaoa.com/yfyl/176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仙鹤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