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仙鹤草 > 仙鹤草用量 > 正文 > 正文

中医药诊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近况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3/9 21:32:47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111/5837448.html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致病菌。近年来中医药诊断Hp感染的研究不断深入,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就中医药诊治Hp感染的研究近况作一回顾,与同行商榷。

1 Hp感染与中医症型的关系

Hp感染率与中医症型密切相关。慢性胃炎脾胃虚弱型的Hp阳性率为46.8%,而非脾胃虚弱型为82.1%。中虚气滞型Hp阳性率为92.9%;肝胃不和型Hp阳性率为58.1%。前者菌量多,侵犯部位深。胃炎、胃溃疡患者中的气滞兼郁热型的Hp阳性率最高,达76.8%,其次为中虚气滞型,为73.2%。单纯脾胃虚型为57.50%。慢性胃炎分为肝气犯胃,气滞血淤型;胆胃郁热,阴虚血瘀型,脾胃虚弱、气虚血瘀型三型。其Hp阳性率依次为%、84.6%、76.1%。作者又将萎缩型胃炎分为肝气犯胃,气滞血瘀型;脾胃温热兼血瘀型;脾虚湿盛,寒凝血瘀型三型。Hp阳性率依次为56.7%、78.4%、63.6%。由此可见,湿热证与Hp的关系十分密切。有人提出Hp是六淫之中的湿热之邪,湿热是胃病的启动因子。危氏亦发现,Hp阳性率以脾胃湿热型最高(91.6%),其它依次为胃络瘀血型(83.3%)、肝胃不和型(76.0%)、脾胃虚弱型(48.0%)、胃阳不足型(33.3%)。

Hp感染率与脾虚也有密切关系。Hp阳性率,脾虚夹热型为(82.9%),脾胃阴虚型为57.9%,脾虚夹寒型为54.9%,脾虚肝郁型为44.8%。沈氏将慢性胃病患者分为脾虚(含脾气虚及脾阳虚)及肝气犯胃两组,两组的Hp阳性率分别为82.4%及89.3%,但脾虚组阳虚型的Hp总阳性率为%,明显高于脾气虚型。进一步实验发现,脾虚组的胃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浓度明显低于肝气犯胃组,而且脾虚组的胃粘膜急性炎症反应如中性粒细胞流通渠道及炎症造成的粘膜水肿也不如肝气犯胃组明显,证实了脾虚患者胃粘膜局部的防御功能有一定缺陷。有人报道,有Hp感染的患者其胃粘膜疏水性显著低于有Hp感染者,而且随Hp菌量的增加而降低;还发现Hp感染者的胃窦粘膜氨基己糖含量明显低于无Hp感染者,而Hp感染者的活动性胃炎明显强于非感染者,这些结果表明,Hp可通过破坏胃粘膜屏障而导致胃粘膜炎症改变。深入研究脾虚、胃粘膜屏障功能,Hp感染之间的关系,对于阐明脾虚的本质及Hp的治疗有重要价值。

2 药物筛选

目前许多学者对中药抑杀Hp的作用进行了筛选,取得了可喜成果,对Hp高度敏感的有黄连;中度敏感的有黄芩、丹参、元胡、大黄、生地、甘草;低度敏感的有白花蛇舌草、陈皮、柴胡、石斛、白芨、吴茱萸、熊胆、连翘、知母。黄连、大黄、桂枝高度敏感;元胡、乌梅中度敏感;三七、厚朴、党参、黄芩低度敏感。王氏的实验涉及的药物最多,观察了种中药,发现其中38种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而以黄芩、黄连、大黄、黄柏、桂枝、地丁、土茯苓、乌梅、山楂最为明显。这些结果为治疗Hp感染的用药提供了依据。但中药治疗讲究整体观念,既重视细菌的作用,又注意宿主整体免疫反应及局部微环境的动态变化,除选择杀灭Hp的药物外,还可通过提高机体防御机能(免疫机能)等手段达到清除Hp的目的。

3 临床治疗

3.1 专方治疗

虽然对Hp相关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有不少辨证分型,但在治疗上大多的是采用专方治疗。笔者收集了近年来治疗Hp感染中十首专方,从用药上看,黄连使用的机率最多,共7次;其次是白芍,黄芪、半夏各6次;党参、白术各5次;薄公英、枳壳、白花蛇舌草、丹参各4次;白芨、元胡、黄芩、木香、砂仁、三七各3次;厚朴、炙甘草、大黄、鸡内金各2次;使用一次的药物有干姜、桂枝、乌梅、当归、柴胡、徐长卿、苦参、吴茱萸、仙鹤草、藿香、山楂、黄柏、麦冬等,可见所有药物中有不少能直接抑杀Hp。②从药物分类看,使用最多的是清热药(尤其是清热燥湿药),还有补气、活血化瘀、理气药。Hp是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慢性胃炎多属中医慢性胃脘痛范畴;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气滞、虚弱(包括虚寒)、火郁、湿热是慢性胃脘痛的主要原因。③从用药上看,医家已基本注意到这些因素,因此取得满意疗效。经统计,共以专方治疗例Hp感染患者,Hp转阴率平均为63.7%,最低为30%,最高为92.7%。

3.2 单味中药有中成药

以大黄醇提物精制大黄片、槟榔、鸦胆子乳剂、槟榔四消丸共治疗Hp阳性的胃病患者人,Hp转阴率最高为90%,最你为49.5%,平均为71.8%。

总之,中药治疗Hp感染绝大多灵敏都是以专方治疗的。专方论治是对辨证论治的补充,又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治疗方法。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诊断标准,目前这方面的工作是十分欠缺的,只有阐时证型与Hp的内在联系,才能提高疗效,找到新的药物。建议在广泛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分析、整理、提高,得出更科学、明确的诊疗标准,对用药更具提导意义。

4.临床治疗

中药Hp感染,既针对病因,又注重调理整体,确有一定的疗效,但多数研究仅仅观察了药物对Hp清除率的影响,这是不够的。因为评价一种药物对Hp是否有效,应以根除为标准。多数学者同意根除的定义;停药1个月后仍无Hp,2块胃窦活检组织细菌培养和组织学染色均为阴性。长期随访,连续2次呼吸试验阴性加上抗体滴度下降持续1年以上。中药治疗Hp感染也应以此标准,进一步加强临床研究,尽早推出疗效明确的药物。

目前西医Hp感染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案,应用铋盐、甲硝唑、庆大霉素、四环素等治疗部分有效,单独应用疗效不佳,三联疗法细菌根除率可达80%~90%,但常出现恶心、腹泻、伪膜性肠炎等副作用。中医药治疗已显示出优越性。目前中医药治疗Hp阳性胃炎、溃疡病,多不拘泥古方,而是辨病与辨证结合,选用清热药和理脾胃药为主的单方和复方,水煎服或研末冲服。对Hp阳性消化性溃疡(PU)34例采用寒热证分治,热证方:黄连、桑叶各10g,薄公英、仙人掌各15g,黄芪20g,三七5g(冲);寒证方:白芍20g,桂枝、干姜各10g,黄芪15g,砂仁、三七(冲)各5g。水煎日1剂。对照组34例以国产雷尼替丁mg日3次口服,4周为1疗程。结果中药组4周后Hp清除24例(70.59%),6个月后复查示Hp根除22例(64.71%),对照组分别为11例(32.4%),6例(5.88%),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组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3%(P<0.05)。用中药营胃片(含黄芪、薄公英、黄连、石斛、鸡内金、珍珠粉、香菇、白木耳、三七粉)治疗Hp阳性胃炎30例,对照组30例用硫糖铝、吗丁啉,2个月后中药组Hp清除有效率为60%,对照组仅为23.1%,两组疗效差异非常显著(P<0.01)。清热化瘀汤(黄连、乌梅、党参各10g,白花蛇舌草20g,丹参、厚朴、葛根、鸡内金、黄芪各15g,白芍20g,大黄、桂枝各5g)治疗胃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35例,对照组35例用三九胃泰治疗,6个月后Hp阴转率为80%,明著高于对照组转率20%(P<0.01)。用单味大黄醇提片治疗40例Hp阳性PU,Hp阴转36例(90%),与用西咪替丁治疗30例转阴1例(3.3%)对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对例PU活动期伴Hp阳性患者,应用锡类散治疗4周后Hp转阴率为63.3%,且Hp分布密度明显减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本文摘自《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最后绍我另一个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nhecaoa.com/yfyl/146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仙鹤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