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仙鹤草 > 复方仙鹤草 > 正文 > 正文

周建民母亲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9/11 18:26:47
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60725/4910787.html
母亲文/周建民似水流年让我的许多记忆已经模糊,唯独对母亲的记忆铭心刻骨。每每回想起来,总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温馨。(一)人生谁不希望幸福,但常常是母亲的一生最苦;人生谁没有美好的年华,但母亲在美好的年华里脸上从来没有过微笑,眼里总是蒙着浑浊凄然的泪水。母亲生在彬县水口村,后来跟着外公外婆进了城,童年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的。没想到十二岁那年大祸从天降,县城流行一种叫“狐狸拉”的瘟疫,一下子死了好多人。当医生的外公救了数不清的病人,而自己却被传染撒手人寰,小脚的外婆和年幼的母亲刹那间就掉进了万丈深渊。母亲哀痛欲绝大哭了一场,而且伤心了好些年,不知哭了多少回,流过多少泪。外公走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没有了,母女俩就靠着外公在胡家坡十几亩山地的地租糊口度日。平日里没有买油盐酱醋的钱,母亲只好到有钱人家做童工,缝洗衣服做饭哄孩子,挣几个工钱来维持家庭的日常开销。母亲一生结过三次婚,不是嫌贫爱富,而是生活所逼。母亲十七岁那年,和王叔叔结为夫妻。王叔叔是杭州人,父母被日本鬼子杀害后只身逃到彬县,开了一家修车铺。一无所有的王叔叔没钱给母亲办婚礼,直接搬到母亲家就算成了亲。婚后王叔叔每天忙着修车挣钱,母亲洗衣做饭料理家务。几年后母亲生了我大哥二哥,五口之家的担子压得叔叔喘不过气。小小的县城没有几辆汽车可修,叔叔只好贷款到西安买了一台磨面机,一边修车,一边给人磨面,一人干着两个人的活,结果累的吐血命丧黄泉。母亲闻讯当场就昏倒在地,醒过神来,就像丢了魂似的,跪在叔叔的灵柩前痛哭流涕,伤心的泪水一滴滴滑落,每一滴都凝结着千斤的思念,作为女人,她似乎只有用眼泪来表达内心的悼夫之痛。母亲的第一次婚姻仅仅维持了五年,二十二岁就成了寡妇。送埋了叔叔后,母亲悲痛交加倒在了炕上,不吃不喝,不停地哭泣,眼泪都哭干了,还在伤心地哭。不懂事的哥哥守在母亲身边,摇着喊着“妈妈,妈妈,快醒醒,我要吃饭。”外婆吓得慌了手脚,一边请医生给母亲看病,一边坐在母亲身边不停地说着宽心的话。不知是外婆的劝说起了作用,还是儿子的呼唤让母亲清醒。母亲挣扎着从床上爬了起来,以前年轻漂亮,美若天仙的母亲,如今满脸憔悴,眼睛红肿,声音嘶哑,乌黑的头发里出现了好多白丝,整个人瘦了一大圈,衰老了好多。母亲擦干了眼泪坚定地对外婆说:“为了儿子我要活下去。”母亲找的第二个丈夫,是“九一八”事变后从东北逃到彬县,在税务局工作的张叔叔。婚后母亲生了我姐姐,第二年又生了我的二姐。那时物价飞涨,叔叔微薄的工资养活不了七口之家,母亲只好忍痛把二姐送给了别人。后来一提起这件事,母亲就心如刀割,潸然泪下。解放后张叔叔被辞退后想回老家看看。母亲便卖掉了外公留下的长命锁,凑足了路费,一手提着行囊一手拉着姐姐,把张叔叔送到车站。临别时母亲含着泪一再叮咛王叔叔早早回来,姐姐也哭着喊着:“爸爸,别忘了我!”母亲和姐姐盼星星盼月亮,盼了半年多,终于盼来的张叔叔的来信,高兴地拆开一看,顿时眼冒金星,头晕目眩,昏倒在炕上。原来王叔叔寄来的是一封休书,信中说他回到东北老家,自己的母亲和结发妻子还健在,只能和母亲分开。母亲真是命苦,靠水水断靠山山倒,哭干了眼泪后再次站起来,用一个女人孱弱的身躯支撑着一个风雨飘摇的家,艰难的熬过了两年。母亲找的第三个丈夫,是在扫盲班认识的教员,他就是我的父亲。母亲需要一个男人挣钱养家,父亲需要一个家庭可以歇息。两情相悦,彼此相爱,父母就结婚了,从此后母亲才过上了比较安稳的日子。母亲是一个不屈服于命运,敢于抗争,孝顺的人。缠脚,是封建社会摧残妇女的一道酷刑。母亲到了五岁时,农村还流行缠脚,外婆就天天给母亲缠脚。母亲不是背着外婆悄悄解开,就是连哭带闹不肯就范,或者借故躲起来。尽管一次次遭到外婆外公的斥骂,可倔强的母亲就是不配合,三闹两闹,错过了缠脚的最佳年龄,外婆也只好顺其自然。在母亲的强烈反抗斗争下,保全了一双大脚,为今后撑起家庭的重担,带来了很多便利。在缺吃少穿的岁月里,母亲渐渐长成了一个大姑娘。中等个子,梳着两个长辫子,圆脸盘,大眼睛,双眼皮,浓浓的眉毛,高高的鼻梁,胖胖的脸上带着两个小酒窝,漂亮极了。母亲跟着外公识了不少字,知书达理,有大家闺秀风范。什么大财主的儿子,富商的公子,政府职员,军队里的大官……,都托人来提亲,媒婆把门槛都踏破了。外婆想给自己的女儿找个好人家,吃喝不用发愁。母亲也想找个富裕殷实的人家,享一辈子福,可外婆怎么办?思前想后,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带着母亲出嫁。可是那个人家娶媳妇,愿意把亲家母一起娶过来?当听到母亲要带着外婆出嫁的条件后,所有的媒人一个个摇头退避三舍。最后孝顺的母亲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带着外婆嫁给了逃难到彬县的王叔叔。就是当初的这个决定,让母亲陷入了艰难困苦的境地。结婚后没过几年王叔叔就病故了。屋漏偏逢连阴,那两年家乡大旱,庄稼颗粒无收。没有了地租就没有饭吃,一个弱女子靠什么让一家五口人活下去啊!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母亲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做出来了一个无奈的决定,就是再嫁。!外婆听了母亲的决定气呼呼地说:“你疯了,怎么能想出这么一个馊主意,不怕别人说闲话,唾沫星子都会淹死人的!”是啊,外婆说的不无道理。封建社会“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思想很严重,女人结婚后,生是婆家的人,死是婆家的鬼。丈夫早亡,妻子就要为其守寡一辈子,否则就是不德,就是失节。有多少妇女倒在了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社会舆论的屠刀下,那可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可是母亲坚定地说;“不这样,又能怎样呢?饥荒之年,卖孩子,没人要,就是白送,也送不出去。坐着等死,还不如再找个男人养家糊口,就是背个骂名也值了。”听了母亲的话,外婆也只好默认。为了外婆和年幼的哥哥姐姐能活下来,母亲勇敢地选择了再婚。从此后,母亲就生活在世人的谴责和耻笑声中,背负着不贞不节的罪名,才让外婆和孩子活了下来。母亲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给外婆请安。好吃的,先尽外婆享用。扯了布,先给外婆做衣服。外婆的水烟、茶叶从未断过。就是三年困难时期,宁肯自己几天不吃饭,也没让外婆饿过肚子。下乡的时候,母亲嫌农村苦,就把外婆留在城里。两年后外婆不小心摔伤感染破伤风病逝了。好多个夜晚我一觉醒来,都发现母亲在哭泣,下乡没有把外婆带着身边,成了母亲心里永远抹不去的阴影。母亲的人生很不幸,少年丧父,青年丧夫,中年丧母,一连串的灾难让母亲的眼泪流成了河。(二)母亲就像一头老黄牛,不管刮风下雨,总是不知疲倦地耕耘着一片名叫“家”的土地;母亲就像一只老母鸡,拼劲全力,用生命去守护着家里的“小鸡仔”。母亲一辈子生了八个孩子。在怀孕的时候营养不良,生下了身体廋弱经常害病的我。一年后母亲生了个漂亮的小妹妹,父亲一个人的工资实在难以支撑八口之家的生活,母亲只好把妹妹送给了别人,再一次经历了骨肉离别的痛苦。直到大哥考上了大学,二哥参加了工作,又有了两个小妹妹,母亲的心情才渐渐好转。记得有一天晚上我突然发高烧,母亲赶紧用水给我冷敷降温,一直忙到凌晨高烧都没退。医院。推开门一看,寒冬的夜晚,灰暗的天空中,大雪夹着呼啸的北风,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把大街小巷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银白世界。母亲解开自己棉袄的大襟,把我裹在怀里,毫不犹豫地跨出了房门,来到空无一人的大街上。冷飕飕的风呼呼地刮着,光秃秃的树木,像一个个秃顶老头儿,受不住西北风的袭击,在寒风中摇曳。母亲顶着刺骨的北风,冒着鹅毛大雪,深一脚浅一医院跑去。不知摔了多少跤,才来到急诊室,焦急地对医生说:“快救救我的孩子!”医生把昏迷不醒的我放到床上,一边量体温一边听心跳。“啊,四十度,急性肺炎,赶快办住院手续!”母亲掏出口袋里全部的钱也不够交押金,父亲远在水口的收购站没办法通知,只好跪下央求医生先给我用药,等天亮她一定想办法。幸亏那时的医生好说话,就让我住在急诊室,打了退烧针,输上了葡萄糖,用上了消炎药。第二天母亲卖了二百毫升血,医院的押金。病床上处于模糊状态的我,已经昏睡了两天两夜。是母亲的哭声唤醒了我游离的生命,感动了错愕的死神。听护士说,母亲在我床边守了两天两夜,没有合一下眼进一口食!透过细微的眼缝,我看到母亲红肿的眼睛瘦削的身子感动地哭了。医院,医院家里两头跑,担惊受怕,辛苦劳累一下子瘦了几十斤,患了严重的贫血病,昏倒了几次。母亲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不分昼夜地运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家里忙碌着。母亲伺候过大嫂、二嫂坐月子,为姐姐带过孩子。听中医说蝎子能治二哥的风湿心脏病,母亲在夏天的夜晚,领着我们姊妹几个房前屋后到处捉蝎子,送到药店炮制后给二哥当药引子。大妹小时候得了百日咳,母亲在火炉上用砂锅把加了蜂蜜的猪苦胆熬成糖浆让大妹喝。小妹下乡时被拖拉机撞伤了,医院服侍了十多天直到痊愈才回家。母亲一年四季都在做鞋子。为了一家人脚上有鞋穿,母亲只能夜以继日的拼命做。白天,母亲在料理家务的间隙,也要拿出鞋底,穿针引线,纳上两行。更多的时候是在夜里纳鞋底、串鞋帮、绱鞋子。我常常在半夜醒来,还看见母亲在微弱的煤油灯下做鞋子。我打一降生,脚上就穿着母亲亲手做的布底布帮鞋。穿着母亲做的布鞋我走过了童年,走进了少年。调皮的我并不体谅母亲做鞋的不易,只知道疯玩,一年数我穿烂的布鞋最多。贪玩的我可把母亲害苦了,又要为我多做几双鞋子,才能让我不赤脚。一年下来,母亲制作的布鞋,少说十几双,多则几十双。到底用了多少根麻线,手背上留下了多少印痕,手心里磨出了多少血泡,我们这些粗心大意的儿女根本不知晓。在那个饥寒交迫的日子里,每到收麦的季节,母亲就带着我和妹妹到生产队割过的麦地里拾麦穗,把捡来的麦子磨成面,贴补家里口粮的不足。为了节省粮食,母亲天天都要出去剜野菜,给我们做荠荠菜疙瘩、灰灰菜馍、槐花麦饭。那些年麦面少杂粮多,母亲就变着花样给我们做玉米面快快、高粱活络、糜子面窝窝、白菜卷卷。还给我们擀玉米高粱小麦“三层红黄白”的彩色面,面里放上许多萝卜、白菜、洋芋等蔬菜,做成稀汤寡水的一锅烩。秋天里,母亲到地里捡萝卜叶、山里红、蔓菁等腌酸菜,一个冬天都不用买菜。下乡后,母亲就开始养起了鸡和猪,用自己辛劳的双手搞起了家庭副业。平时有鸡蛋孝敬外婆,过年杀掉让我们改善生活。母亲说“宁穷一年,不穷一天。”所以逢年过节的时候,总要想法设法给我们做好吃的。每年二月二,母亲会给我们炒豆豆。清明节,母亲会给我们做凉粉,还把绳子栓在树上让我们荡秋千。五月端午,母亲给我们包粽子,戴香包和花花绳,还要涂上雄黄酒。七月七,母亲给我们用石子打“狗舌头”馍,还给我们姊妹打馍笼笼,拴上绳子让我们担着玩。九月九,母亲给我们蒸枣糕。腊八,母亲给我们做臊子面。过年,母亲给我们炒菜订“碗子”。正月十五,母亲给我们做牛馍。逢年过节,我们姊妹和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从来没有短过精神。在那个物资匮乏什么都要凭票定量供应的年代里,母亲没办法让我们每个人都有新衣服穿。只能把每年国家发的少的可伶的布票棉票,集中起来给最需要的大哥和姐姐做衣服。然后把他们穿不上的旧衣服给我们姊妹穿。母亲爱干净,隔三差五就会把家里的被褥床单以及全家九口人换下的脏衣服拿到河里去洗。没钱买肥皂,就用皂角树上的皂角砸烂洗衣服。天凉了,她就在家里用洗衣盆和搓衣板洗衣服。后来我们下乡了,在那缺水的农村,母亲常常去涝池里洗衣服,更多的时间还是在家里洗衣服,甚至还会爬七八里山路去南河里洗衣服。勤洗衣服仿佛成了她生命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我们一家人穿的的衣服总是干干净净的,家里的床单被褥始终都是一尘不染的。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的手终年都是鲜红微肿的。文革中大哥得了精神病,被单位送精神病院去治疗,出院后回家休养了几天病犯了,母亲听人说甘肃太昌有个老中医专看精神病,就和父亲一起带着大哥去看病。回来后母亲每天早晚煎两次药给大哥吃。大哥说自己没有病,不吃药。没有办法,父母、二哥和我四个人压拉住大哥,硬往嘴里灌。药灌下去,大哥不停的吐白沫,拉肚子。医生说,就是要靠吐和拉,把疯气排出去。身体魁梧的大哥不几天就被折磨得面黄肌瘦,看着病中的儿子,母亲伤心的哭泣,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我心里也挺难过的。大哥趁我们不注意,借口上厕所翻墙逃走了。我们一连找了好几天,都不见踪影。母亲哭干了眼泪,喊哑了嗓门,连气带愁病倒了。一星期后,单位来电话说大哥已经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母亲这才放下了心。半年后,大哥出院回到家,没待几天病又犯了,母亲和父亲把大哥送到西安精神病院。就这样不知反反复复多少次,四川和陕西两省的精神病院都住过了,还是没把大哥的病看好,这就成了母亲一块心病,长年累月为此唉声叹气,愁眉不展。下乡的十年里,我和妹妹每天下工回来,都会吃上母亲作的香喷喷的饭菜,再苦再累心里也是甜的。我十九岁高中毕业回家后,母亲看着村里和我一般年龄大的青年,都结婚抱上了孩子了,就心急如焚,东跑西颠,找熟人托朋友,为我说媳妇。在母亲的努力下,为我定过两次婚,虽然都没成,但她尽到了一个母亲的责任。小时候,母亲给我讲“王祥卧冰救母”的故事,让我学会了孝敬,懂得了感恩。母亲给我讲“拾玉镯”的故事,让我形成了诚实守信的好品德。母亲给我讲“凿壁偷光”的故事,让我养成了勤奋学习的好习惯。后来我把母亲讲的故事讲给我的儿女和学生听,教他们学会了做人。母亲不但生我养了我,还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把我塑造成一名人民教师。(三)母亲的一生,没有留下感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生养炫耀的子女。她以自己质朴的人生,彰显了人世间的真善美。母亲的离开,给我留下永远的痛。小时候,最害怕母亲生病。我三岁那年腊月的一天,母亲突然肚子疼地在床上打滚。在水口工作的父亲借来架子车,铺上麦草和褥子,让母亲睡在架子车上,叫我坐在架子车后边,然后盖上被子连夜往县城赶。漆黑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父亲睁大眼睛,任凭狼啼鬼叫,不惧寒风刺骨,拉着架子车飞驰在山路上。一路上我握着母亲冰凉的手,不停地喊着“妈妈,妈妈,”害怕她离我远去。经过两个小时的跋涉,医院。医生检查后说母亲腹膜发了炎,幸亏送来的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经过一星期地治疗,母亲病好了,我也放心了。由于长期劳累和忧愁,母亲患了很多病,腰酸腿疼,四肢麻木,头昏脖子犟,当时也不知道是什么病,可能就是今天颈椎增生和腰间盘突出的病吧。母亲得了子宫肌瘤,几乎每月例假来时都会大量出血,要靠打止血针才能止住。我用医院注射“仙鹤草素”止血。长期大量的失血,使母亲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不知什么时候母亲得了高血压,我没在意。高血压引发了冠心病,我也没重视。七八年腊月二十一日中午,我放学回家吃饭时,母亲给患有精神病的大哥送饭时,手掌被大哥用锥子戳穿了,鲜血直流,医院包扎了一下。下午我在学校参加最后一次教工大会。坐在会议室凳子上不知怎么了,突然六神无主,坐卧不安,有一种揪心裂肺般的疼痛,都没听清领导说了些什么。看到别的老师往外走,我也跟着急急忙忙把家还。走进院子,家门紧锁,没有见到一个人,我头“翁”的一下像爆炸了一样,浑身颤抖,心慌气短,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灵感应,是母亲病危时本能的召唤。听邻居说二医院了,我撒腿就往外跑。医院急诊室,看到妹妹扶着母亲做各项检查,二哥正在办住院手续。我就去领来了被褥,铺好了床,把母亲抬到病床上。母亲手捂着胸口,满头大汗,不停地喘气、咳嗽。我大声呼喊着:“医生,医生,快来救人啊!”听到喊声,医生跑进来一边检查一边对护士说,是心肌梗塞,赶快输氧注射强心针。还没有等护士走远,母亲就咽气了。医生做了几下人工呼吸,翻开母亲的眼睛看了看说:“准备后事吧。”无论如何我也不相信母亲离去的事实,抱住母亲,使劲地摇呀,拼命地晃呀,妄图叫醒梦中的母亲,召回离去的魂灵……

作者母亲遗像

五十六岁的母亲就这样一声不吭地离开了我们,生命之灯忽闪一下就熄灭了。我怨自己太粗心,如果能让母亲吃上降压药,她的病就不会发展;我恨自己没孝心,如果能给母亲买来救心丸,她就不会心肌梗死。世界上没有卖后悔药的,说什么都来不及了。母亲走得时候眼睛是挣着的,干涸的眼眶里噙满了绝望的眼泪,尽显遗憾和无奈。母亲啊母亲,我知道你走得很不甘心,因为最小的儿子还没有娶媳妇,两个女儿还等着你做嫁衣,大儿子的病还没有治好,父亲老了还需要你陪伴……,这一切的一切让你死不瞑目啊!母亲啊母亲,儿懂得,你走得时候,虽然没有来得及留下一句话。但是你对我们的疼爱,对我们的期望,对我们的牵挂,是用不着说出来的!母亲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历尽磨难,命运多舛;母亲的一生,是操劳的一生,任劳任怨,鞠躬尽瘁。母亲啊母亲,你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人,是你把儿带到这个世界上,为儿操碎了心。今天你又带着遗憾和牵挂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让儿无法报答你,留下了“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愧疚和遗憾。从此后我和母亲阴阳两隔,纵使踏遍万水千山、纵使穿越无数岁月,再也无法相见。手心里温暖的一抔黄土埋葬了最后的分别,清风明月,白云蓝天,一直在呢喃,我知道那捎去的是儿子的祝愿,愿天堂里的母亲安歇,幸福永远!当群星再度淹没夜空,母亲,儿子知道最亮的那颗定是您静静的,欣慰地笑靥!作者简介周建民,彬州市人,退休教师。喜欢文学,爱好写作。作品见《陕西文谭》等。猜您喜欢往期精选▼

?肖云儒老师为“陕西文谭”题写刊名●百期感言

?名家●贾平凹:正善之人——在《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人民艺术家贠恩凤》新书发布会上的讲话

?渭南小说界第一百期——著名作家弋舟鲁奖作品《出警》研讨会纪实

?《北京文学》发表林喜乐中篇小说《佛珠》

?名家创作谈

冯积岐:追求短篇小说的复杂性和内涵性

?党益民《石羊里的西夏》艺术实验论析●李险峰

?名家●王琪玖散文讲座:曲径通幽法

?李红:文学是一座山——读陕籍著名作家王蓬长篇小说《山祭》有感

?李印功《平凹与三毛》:一个传奇故事的再生——且听编剧东篱一席谈

?安保仁:美哉斯文壮哉斯人——当祖国需要的时候

?频阳子:河边(小说)

?孙见喜:中西医对擂的三件趣事

?李文君:看破不说

?李培战:“非常规”的赵季平

出品单位:陕西文谭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编网络支持:陕西文谭网文谭ID:sxwtw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nhecaoa.com/ycxz/134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仙鹤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