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瓜果飘香,墙头累累柿子黄。
中医认为,柿子味甘、涩,性寒,归肺经。《本草纲目》中记载:“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
柿子除了果实美味之外,柿饼、柿霜、柿蒂、柿叶均可入药。
柿子
味甘、涩,性凉,具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解毒等功效,适用于燥热咳嗽、瘿瘤瘰疬、胃热伤阴、口干口渴、吐血等。
将鲜柿捣烂取汁,每日温开水冲服30毫升,连饮数周,适用于瘿瘤。未成熟的青柿子克,捣烂取汁,分次温开水冲服,可辅助治疗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大。
柿饼
味甘、性平,具有润肺化痰、健脾涩肠、止血等功效,用于燥咳吐痰、脾虚食少、腹泻、便血、痔疮出血等症。
将柿饼3个,川贝粉9克,共蒸熟,每日2次,连食5~10天,适用于干咳、久咳。
柿饼、红糖各50克,黑木耳6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6天,用于痔疮出血(糖尿病患者不宜使用)。柿饼2个,陈皮6克,糯米60克,共煮粥,连食3天,可治疗慢性肠炎。
柿霜
柿霜为柿的果实制成“柿饼”时外表所生的白色粉霜。性凉味甘,适用于口舌生疮、咽干喉痛、咯血等。
取柿霜3克,温开水冲服,每日3次,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柿霜3克,罗汉果9克,开水泡,代茶饮,每日1剂,适用于肺热伤阴所致咽炎。
柿霜、白及粉各30克,共研末,用鱼腥草30克,仙鹤草15克,煎水送服,每次1.5克,每日2次,适用于肺痈的辅助治疗。
柿蒂
《本草纲目》中提到“古方用柿蒂煮汁饮之,取其苦温能降逆气也。《济生》柿蒂散加以丁香、生姜之辛热,以开痰散郁,盖从治之法,而昔人常用之收效矣。”
取柿蒂10克,丁香1.5克,生姜2片,水煎服,适用于胃寒呃逆。
柿蒂12克,加水1小碗(毫升)煎半碗,睡前服,适用于小儿遗尿症。
柿叶
柿叶入药载于《滇南本草》柿花项下,谓:“经霜叶敷臁疮”。《本草再新》曰:“治咳嗽吐血,止渴生津”。《分类草药性》曰:“治咳嗽气喘,清肺气胀”。
取嫩柿叶适量,开水泡,代茶饮,有软化血管、降低血压、防止动脉硬化,并有清热健胃、助消化作用。
柿花
为柿科植物柿的花,有疏风清热之功,适用于风热感冒、疔疮疖肿等。
柿子吃错了会变毒果,这4种人最好不要吃
既然柿子这么好,是不是我们都可以大量的吃呢?如果是有这种想法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不,浙江海宁的孙大叔近来突然感到肚子很长,原本胃口很好,如今也不想吃东西了。就医检查后才发现,他的胃里居然长了一个拳头大小的石头。
医生说这是胃石症,主要原因就是柿子吃太多了。孙大叔这才明白,他喜欢吃柿子,这段时间每天都要吃两三个,有的时候甚至当饭吃。
上海中医药大学周菁副主任医师表示,柿子并非人人都能食用。一般来说,以下几种人群最好是不吃或者少吃柿子。
糖尿病患者:柿子中的糖含量达14%以上,而且都还是易于吸收的蔗糖、果糖、葡萄糖,吃完柿子很容易使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那些血糖控制不好的人,最好是不吃柿子。
胃病患者:患有慢性胃炎、胃动力差以及胃切除术后的患者,也不能吃柿子。
贫血患者:因为柿子中含有单宁,非常容易跟铁质结合,进而会阻碍人体对食物中铁质的吸收,因此贫血的患者,最好也不要吃柿子。
此外,脾虚的患者,大便塘稀的人,产后妇女以及体弱多病或者外感风寒的患者,也要避免柿子的食用。
3、柿子食用注意事项
即使是健康的人群,在吃柿子的时候,也要有所注意,食用不当同样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伤害。
尽量不要和螃蟹一起吃:如果你吃了螃蟹,那就暂时不要吃柿子。螃蟹和柿子都是性寒凉的食物,一起吃会导致胃寒腹痛,如果脾胃本来就虚寒的话,更会加重症状。再者,未脱涩的柿子含有大量鞣酸,会导致螃蟹中的蛋白凝固,进而会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副反应。
最好不要空腹吃:果胶和柿胶酚,这是柿子中大量含有的成分,这些物质遇到胃酸的话会凝结成块,极易发生胃石症。就像孙大叔那样,每天拿柿子当饭吃,最终胃里结成了一个大石头。柿子最好在饭后吃,而且一次性不要吃太多。
不要吃太涩的柿子:未脱涩的生柿子,吃太多其成分和胃酸凝结成块,容易形成胃石症,胃石症不断摩擦胃粘膜,可以引起糜烂甚至溃疡,进而导致呕血或者便血等情况。
此外,一次不要吃太多,吃柿子前后最好不要吃醋,同时也不适合喝牛奶。柿子不宜和鹅肉、鸡蛋、甘薯、黑枣、酸菜、酒一起食用,会引起肠胃不适,严重的还可能会引发胃出血。不要与酸性食物一起吃,都容易形成胃石症。
总之,柿子虽然好吃,但一定要适量,不要吃起来就没完没了,否则引起不适症状,还得看病就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