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冠病毒肺炎仍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在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过程中,传统中医中药在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维血宁合剂经研究发现,其对新型冠状病毒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COVID-19)是一类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急性传染病,感染后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
COVID-19属于中医疫病范畴,因其传染性较强,又属温疫。中医在历次新突发疫病的防治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实验证明,中药治疗疫病,除了其直接对抗病原体之外,还主要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激发调动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来间接发挥抗病毒的作用,特别是还能明显改善后期复杂的免疫病理反应所引起的机体炎症与损伤等。
《素问遗篇·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中医在治疗COVID-19的整个过程中,特别重视提扶机体正气。“扶正”包括调补脏腑的气、血、阴、阳等,从而增强体质,达到抵御外邪的目的。
维血宁合剂主治气血两虚,由熟地黄、生地黄、鸡血藤、炒白芍、墨旱莲、仙鹤草、虎杖、太子参8味药组成,具有补血活血、清热凉血、益气生血之功效,临床使用表明,无论是先天禀赋不足,还是温病、热病后期耗伤营阴造成血虚,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方中熟地、生地滋阴补血,生津止渴,白芍养血敛阴,鸡血藤补血、活血、通络,四药相合,生血养血为君;仙鹤草强壮补虚,墨旱莲滋补肝肾、凉血生血,用于久病体虚,热病深入营血,耗血动血,预防血离脉外,造成失血贫血;太子参健脾益气,虎杖利湿退黄、清热解毒,二者共奏健脾除湿,共佐君臣。八味药相配伍可补血而不滞血,和血而不伤血,临床尤其用于气血两虚等症。
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寒湿毒瘀之性,随着病情演变会出现发热毒瘀之变,气血两亏之症,临床上就可以使用维血宁合剂进行调理。
此研究是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出维血宁合剂的作用靶点,并对其进行生物学功能(关键活性化合物)分析,进而运用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关键活性成分与COVID-19密切相关蛋白的作用情况,探索该方治疗COVID-19的潜在物质基础,为该方用于预防及治疗COVID-19提供了理论参考。
——编辑整理
研究
分析
梗概
如下
本研究是通过系统药理学挖掘梳理了维血宁可能的作用靶点及潜在的活性分子,活性成分收集到地黄、鸡血藤、炒白芍、墨旱莲、仙鹤草、虎杖、太子参中化合物共个,研究表明维血宁合剂可作用于感染性疾病、并可作用于炎症反应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这些作用对应的成分主要为甾体、黄酮和多酚类。
针对这些具有潜在作用的成分,本研究运用了如下研究方法↓
01
维血宁合剂中活性成分防治COVID-19相关靶点的筛选
从维血宁合剂中共梳理得到个成分及个相关靶点,其中个成分对应的35个靶点与COVID-19密切相关。
02
靶点PPI网络构建与分析
将成分与疾病的35个交集靶点导入STRING在线数据平台,得到PPI网络,见图2。
03
药材-成分-靶点网络分析
将与交集靶点映射所得的个成分、7味药材及35个靶点导入Cytoscape软件构建维血宁合剂的“药材-成分-靶点”网络。其中大部分靶点蛋白能够调控免疫及炎症等生物反应。
04
交集靶点生物学功能分析
为深入了解35个交集靶点的生物学功能,对这些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分析。KEGG通路分析得到了P0.05的通路条(前20条通路结果见图7),其中富集的主要通路包括锥虫病、甲型流感、疟疾、鼠疫杆菌、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类风湿型关节炎等。靶点通路富集分析表明,维血宁合剂主要作用于感染性疾病、炎症反应及免疫调节等过程。
05
分子对接结果及结合模式分析
此次研究个潜在活性成分的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有17个化合物与SARS-CoV-2S蛋白有较好的亲和作用,25个成分与ACE2有较好的亲和作用,57个成分与SARS-CoV-23CL水解酶有较好的亲和作用;有16个成分(主要结构类型为甾体类、脂肪酸类和酚类)与3个蛋白均显示了较好的结合作用,其中西托糖苷(sitogluside)与3个受体蛋白的亲和作用最为显著。
结论
上述研究结果提示:维血宁合剂可能通过作用于感染性疾病本身、以及调节机体免疫和炎症反应等,从而可能对COVID-19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参考文献:
许洪波,唐志书,刘妍如,周瑞,于金高,宋忠兴,黄峰.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维血宁合剂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中药材.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nhecaoa.com/xwgy/13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