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仙鹤草 > 仙鹤草药理 > 正文 > 正文

品读甘麦大枣汤下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7/23 18:36:56
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脏躁是哪个脏?哪里躁?

《金匮要略》里的脏躁究竟是什么?哪个脏?为什么躁(燥)?这个问题,一直众说纷纭,我觉得凡是这种无头官司,我们都要从临床实证中去探究,如果只是纸上谈兵,那永远也无法得知古人的真意。甘草、小麦、大枣,这三味药的处方,如果不能辨明白它们的功效,那我们这个中医还是不要做了。

《类证治裁》:“悲伤欲泣,仲景甘麦大枣汤以生肺津。”

《医述》中载:“妇人脏燥者,无所感触,悲哭无常……倦怠之象,非阳气不足、精神不振,无此证也。主之以甘麦大枣汤补中益胃之外,无他法也。”

《本草思辨录》:“脏躁或主五脏,或主心脏,或主肺脏,或主子脏。窃于数说中衡之,似以子脏为当。子脏即子宫。悲伤欲哭诸端,虽见于心肺肾三经,而总由于子宫燥气乘之而致。子宫之燥,则由胃家阴液不足以滋之也。”

按:“周氏之说,最后一句“子宫之燥,则由胃家阴液不足以滋之也”,说明甘麦大枣汤的根本还是“补胃阴”,实际上《黄帝内经》玉机真脏论篇中亦说“粥浆入胃,泻注止,则虚者活”都是顾护胃阴的意思。甘麦大枣,如何就去滋养子宫的燥了呢?何必牵强附会?脾胃为后天之本,胃阴足,则诸脏阴亦足,周氏自己也在后文中说“甘草大枣,则补中宫以御之。”日人吉益为则在《药征》里说:“甘麦大枣汤条,有喜悲伤证,此毒之逼迫也,故用大枣以治挛引强急,用甘草、小麦以缓迫急也。”此论也是滋阴缓急以治躁之意。所以中宫脾胃阴虚,此为脏躁一病的根本。”

金匮注释类书籍中的甘麦大枣汤

《金匮玉函二注》:“内经以肺之声为哭,又曰,并于肺则悲。灵枢曰:“悲哀动中则伤魂。”此证因肝虚肺并,伤其魂而然也,盖肝阳脏也,肺阴脏也,阳舒而阴惨,肝木发生之气,不胜肃杀之邪,并之,屈而不胜,生化之火被抑,扰乱于下,故发为脏躁。变为悲哭,所藏之魂,不得并神出入,遂致妄乱,象如神凭,木气被抑而不前,筋骨拘束而不舒,故数作欠伸。然治相并之邪,必安之和之,用小麦养肝气止躁,甘草、大枣之甘,以缓气之苦急,躁止急缓,则脏安而悲哭愈,然又曰亦补脾气者,乃肝病先实脾,不惟畏其传,且脾实而肺得母气以安,庶不离位过中而复下并矣。”

《金匮要略心典》:“脏燥。沈氏所谓子宫血虚。受风化热者是也。血虚脏燥。则内火扰而神不宁。悲伤欲哭。有如神灵。而实为虚病。前五脏风寒积聚篇。所谓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而属于心也。数欠伸者。经云。肾为欠、为嚏。又肾病者。善伸、数欠、颜黑。盖五志生火。动必关心。脏阴既伤。穷必及肾也。小麦为肝之谷。而善养心气。甘草、大枣。甘润生阴。所以滋脏气而止其燥也。”

按:“简单的两个字“补脾”,周氏非要五行牵扯,肝心脾肺肾都论及一遍,感觉脱离了实际太多,此种闭门造车之论述,左攀右附,云山雾罩,腐儒之论,实在贻误后人不浅。尤氏亦是五行附论,但“五志生火,动必关心;脏阴既伤,穷必及肾”之论亦足流传后世。从两本《金匮要略》注释专著来看,专业的注释类书籍,容易流于形式,为了注释而做注,经常就会心猿意马,脱离了临床实际。

至于《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一书更直指甘草小麦大枣汤,方义未详,必是讹错。直到《高注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条下就很简单明了的写着:“补脾。非补脾气。当指脾中之津液。故本汤可与脾约丸为表里之剂。”我觉得此种简单明了的注解当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名家医案中的甘麦大枣汤

宋代许叔微《普济本事方》中记载:“乡里有一妇人,数次无故悲泣不止,或谓之有祟,祈禳请祷备至,终不应。予忽忆《金匮》有一证云:妇人脏躁,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数欠伸者,宜甘麦大枣汤。予急令治药,尽剂而愈。古人识病制方,种种绝妙如此。”

按:“后世《证治准绳》、《金匮玉函要略辑义》、《济阴纲目》、《医学纲目》、《女科证治准绳》等书皆引用了许氏本段的临床经历,然而,我觉得此案例,记录过于简单,感觉完全属于偶然之合,甚至有轻率处方之感,实不可取,容易误导后学之人。”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载:“马,面青晄白,入夜颧颊渐赤,耳聋,舌心干板而缩,并不渴饮,间有寒战后热,此厥阴肝脏液涸风旋,势成痉厥危症,勉从经旨之训:“肝苦急,当食甘以缓之。”甘麦大枣汤加阿胶。”……又有论述“附子粳米汤加人参,为补胃凝肝法;若震及心脾,而为悸为消者,用甘麦大枣汤,合龙蛎之属,为缓急重镇法。(按:此法后来为王孟英所发挥到了极致。)”……如阴虚阳越而为头痛者,用仲景复脉汤,甘麦大枣法,加胶芍牡蛎,镇摄益虚,和阳熄风为主。

按:前篇读懂了甘麦大枣汤就读懂了中医(上)中,我用甘麦大枣汤合黄连阿胶汤法,不意竟与叶氏暗合。古人实在高出我辈太多,读书既多,方知自己才识只如沧海之一粟,不可妄自尊大,戒之慎之!

《吴鞠通医案》中载:“初十日仍照前方服,加生甘草(一钱五分)银花(五钱)连翘(三钱)目内白翳稍退,烦躁常哭,因痘后血虚化燥故也,与甘麦大枣汤主之。生甘草(钱半)小麦(七合)大枣(五枚)煮粥服之。”(按:吴氏用甘麦大枣汤治疗痘疹后血虚化燥,不拘于妇人脏躁之约束,深得甘麦大枣之真味也。)

叶、吴之后,最擅长用甘麦大枣汤者无出王孟英之右,列其医案如下(皆出自《王氏医案绎注》):

一、朱氏妇素畏药。虽极淡之品。服之即吐。近患晡寒夜热。寝汗咽干。咳嗽胁疼。月余后渐至减餐经少。肌削神疲。孟英诊之。左手弦而数。右部涩且弱。曰∶既多悒郁。又善思虑。所谓病发心脾是也。而平昔畏药。岂可强药再戕其胃。以甘草小麦红枣藕四味。令其煮汤频饮勿辍。病者日夜服之。逾旬复诊。脉证大减。孟英曰∶此仲景治脏燥之妙剂。吾以红枣易大枣(按:此处可知其时大枣与红枣为两种,其时大枣可能为今日所说的冬枣,有待进一步考证)。取其色赤补心。气香悦胃。加藕以舒郁怡情。合之甘麦并能益气养血。润燥缓急。恪守两月。竟得霍然。(生粉草三钱。连皮肥藕切先二两。北小麦杵四钱。红枣擘先四钱。)

二、胡妻患乳房结核。外科杂投温补。核渐增而痛胀日甚。驯致形消汛愆。夜热减餐。骨痿于床。孟英诊曰∶郁损情怀。徒补奚益。初以蠲痰开郁之剂。吞当归龙荟丸。痛胀降序。热退能餐。月事乃行。改投虎潜加减法。服半年余而起。凡前后计用川贝母七八斤。他药称是。今春因哭母悲哀。陡然发厥。予甘麦大枣加龙牡龟鳖磁朱金箔龙眼而安。(按:《回春录》中见此案例,此加减法继承了叶天士的思想,且多有发挥,此法可称为“安胃镇逆”。)

三、费伯元患烦躁不眠。医见苔白。投以温药。因而狂妄螈。多方不应。孟英视之。左脉弦细而数。右滑乃阴虚之体。心火炽肝风动而痰盛于中也。先以犀羚桑菊息其风。元参丹皮莲心童溲清其火。茹贝雪羹化其痰。(左细数为血分阴虚左弦细合狂妄螈。为阴虚而心火炽肝风动。右滑为痰盛于中。镑犀角羚次尖。同先煨八钟各四钱。冬桑叶四钱。杭白菊三钱。元参片泡冲去渣一两。粉丹皮二钱。莲子心一钱。姜竹茹四钱。川贝母杵八钱。整荸荠一两。淡海蛰二两先煎。)随与三甲二至磁朱潜其阳。甘麦大枣缓其急。地黄麦冬养其阴。渐次康复。

四、魏西林侄女娩后恶露。延至两月。继闻夫父及两弟丧。悲哀不释。干嗽吐血。头痛偏左。不饥不食。不眠不便。渴饮而溲必间日一行。久治不效。孟英切脉。虚弦豁大。予甘麦大枣加熟地首乌鳖甲二至菊花旋复芍药贝母麻仁青盐等药。(病情为阴虚肝逆。肺胃不降。阴中之阳亦虚。血鳖甲二两杵先煎八钟。取汤代水煎药。生粉草三钱。北小麦四钱。大枣一枚擘先。大熟地八钱。制首乌二钱。女贞杵五钱。旱莲草四钱。杭白菊二钱。旋复包先三钱。酒炒白芍一钱半。川贝杵三钱。麻仁研三钱。青盐一分。)服后脉渐敛。血亦止。七八剂头痛始息。旬日后便行安谷。

五、余朗斋母秋间患伏暑。孟英已为治愈。失于调理。复患气冲自汗。肢冷少餐。攻补不投。仍邀孟英治之。予填补冲任。清涤伏痰法。合甘麦大枣以补血而愈。(此病系余暑乘肝虚痰实。煽动肝阳。羚次尖先煎八钟四钱。石菖蒲研制半夏同次入各一钱。大生地泡煎去渣八钱。济银花一两五钱。石斛一两先煎。楝核杵先三钱。酒炒知母三钱。川贝杵一两。梨汁磨枳实六分和服。俟痰浊全蠲。去羚菖枳实加生粉草三钱。北小麦四钱。箱归身二钱。孟英用方义不泥方药。大枣温腻非宜。)

六、赵菊斋媳素患阴虚内热。时或咯血。去年孟英已为治愈。既而汛事偶愆。孟英诊曰∶病去而孕矣今春娩后患泻。专科进以温热之方而咳嗽乃作。更医改授养营之剂则滑泄必加。签药乩方。备尝莫效。孟英投以甘麦大枣配梅连之法。证渐轻减。

七、王瘦石夫人患滞下。腹痛微呕。不饥口苦。溲短耳鸣。孟英诊曰∶脉见细弱之形。肌无华泽之色汛不行而早断。舌紫黯以无津。是素质阴亏。情怀悒郁。二阳默炽。五液潜消。虽吸暑邪。莫投套药。予白头翁汤加雪羹银花栀子楝实数剂而减。继去雪羹。加生地苁蓉柿饼藕汁而安。改授甘麦大枣加西洋参生地苁蓉竹茹归芍蒲桃干。而以藕汤煎服。调养体质以痊。(二阳指心肝之阳。五液指五脏阴液。液消则阳炽。酒炒白头翁一钱半。酒炒川连一钱。楝核杵先三钱。淡海先煎二两。整荸荠打入二两。济银花一两五钱。黑栀皮三钱。酒炒黄柏二钱。)

按:综合孟氏医案,可见其擅长使用甘麦大枣汤,关键还是在于顾护胃阴,将二甲、三甲复脉、磁朱、梅连、麦地等味合于甘麦大枣汤之中,活法圆机,擅用经方者莫过于此。

今时陈源生医案一例:有一同道之孙女,年仅两岁,患腹泻。先以渗湿分刺无效,继投温中健脾,泻仍不止,乃邀会诊:视患儿形瘦,面色无华,汗多烦躁,常夜啼惊醒,指纹青淡,日泻七,八次,食油泻甚。我根据《灵枢》「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污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的原则,权借《金匮》治妇人脏躁之甘麦大枣汤,假其至平至甘之性,调治「明阳形气俱不足」之疾,并于方中酌加蝉蜕、仙鹤草、楂炭,处方共享六味药,服二剂而泻止神安。

按:“陈氏从实际出发,不拘泥于妇人脏躁之说,充分认识到甘麦大枣汤的功效“至平至甘之性,调治「明阳形气俱不足」之疾”,而成功治疗了小儿难治性腹泻,与上文中吴鞠通甘麦大枣汤治疗痘疹后血虚化燥如出一辙。这两例其实都是用甘麦大枣汤来顾护脾胃真阴。本例中真正起到止泻作用的是方中加入的“仙鹤草、楂炭”,那么加蝉蜕是因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患儿有“常夜啼惊醒,指纹青淡”,所以用蝉蜕。”

《姚贞白医案》记载一例某妊高症治疗,二诊用甘麦大枣汤思路:此风势渐平,血不养肝,阴虚脏燥之象。除用原方续服外,再拟金匮“甘麦大枣汤”频频灌服。处方:生甘草15克浮小麦30克大枣5枚。三诊:上二方续服三剂后,神志完全苏醒,抽搐已止。

按:“《本草便读》认为“入药当用淮小麦,甘凉养胃气,润泽益心神。(淮小麦,麦为心谷,故能入心;南麦性温,北麦性凉,以淮产者为佳,故无壅滞生热之虑,却有凉心润燥之功。是以金匮甘麦大枣汤,治妇人脏燥一证,可想见矣。)”。姚氏此用浮小麦代小麦之变法,章次公先生亦有“生麦芽可疏肝气,用代小麦,亦甘麦大枣汤之意”的灵活变通方法,因现在很多药房经常不备淮小麦,我临床也常用生麦芽、浮小麦或二者同用以代小麦。”

脏躁一病只能用甘麦大枣汤?

浙江裘笑梅:“南朱名医陈自明,对妇女患脏躁悲伤,投以大枣汤,「对症施药,一投而愈」。今人之更年期综合征和青春期紧张症,即属脏躁疾患范畴。我在临床中亦袭用甘麦大枣汤,发现有许多病例不能取得满意疗效。”

按:“裘氏此论甚为实在,我们中医是讲求实效的,不能看到脏躁类似的病症,就都用甘麦大枣汤,现代人天天大鱼大肉,身体肥胖,营养过剩,这种痰湿类型体质的人,如果我们还用甘麦大枣汤,那肯定是没有效果的啊。”

《金匮要略》以甘麦大枣汤治本病,宋代陈自明在《妇人大全良方》则以淡竹茹汤治疗妊娠脏躁。赵献可《邯郸遗稿》:妊娠无故悲泣不止,象若神灵,谓之脏躁悲伤,宜用竹茹汤、甘麦大枣汤,或以红枣烧炭存性,米饮下。《济阴纲目》载薛氏曰:前证或因寒水攻心,或肺有风邪者,治当审察。一妊妇无故自悲,用大枣汤二剂而愈。后复患,又用前汤,佐四君子加山栀而安。一妊妇悲哀烦躁,其夫询之,云我无故,但自欲悲耳,用淡竹茹汤为主,佐以八珍汤而安。《胎产心法》亦载:立斋用淡竹茹汤佐八珍汤,其用八珍补养气血,更发前人之所未发。又治脏躁悲哭,及自笑自哭,用红枣烧存性,米饮调下。《竹林女科证治》故无故而悲伤哭泣,宜甘麦大枣汤。若大便燥结,腹满努力难解,宜清燥汤。

按:“综合来看,脏躁一症,又分虚实,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我们大概能看到一条时间线上脏躁症治疗的演化,由《金匮要略》专滋胃阴的甘麦大枣汤,到宋代陈氏提出用竹茹汤。再到薛氏以甘麦大枣汤合用四君子汤,竹茹汤合用八珍汤。《竹林女科证治》又增加因为便秘干结而推出了清燥汤。这都是脏躁一证治疗上的进步。如果说薛生白开拓了脏躁一病的治疗思路,那么开拓了甘麦大枣汤的治疗范围的医家就非王孟英莫属了。不管怎样,他们教给我们的是临证应变,活法圆机,读书不可死于条文之下,融会贯通,古今并举,这才是中医的发展之道。”

参考书目:

《金匮要略》

《普济本事方》

《类证治裁》

《医述》

《本草思辨录》

《黄帝内经》

《药征》

《金匮玉函二注》

《金匮要略心典》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高注金匮要略》

《证治准绳》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

《济阴纲目》

《医学纲目》

《女科证治准绳》

《临证指南医案》

《吴鞠通医案》

《王氏医案绎注》

《回春录》

《姚贞白医案》

《名老中医之路》

《本草便读》

《妇人大全良方》

《邯郸遗稿》

《竹林女科证治》

《胎产心法》

曹大夫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nhecaoa.com/xwgy/130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仙鹤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