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植物在乡村
——关中地区乡土植物在乡村景观营造中的应用探索
阳春二月,草长莺飞,漫步在乡间小路,野花闲草装点着道路左右。微风徐过,撩起耳边的一缕发丝,携着几片轻盈的花瓣从肩头拂过。抬头远望,青青柳色,淡淡杏花,村口的槐树下几位老人抽着旱烟聊着天。这美好的乡村图景承载着我们对乡村的回忆与向往,一花一草、一树一木皆为村中景。作为有生命的景观材料,乡村植物是乡村景观的重要构成。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的建设推进,对乡村景观的建设正迅速崛起。然而,在景观建设中,具有乡土特色、带有文化特质、承载乡村记忆的乡土植物并没有得到合理的保护与利用。乡村的植物景观与城市日益趋同,失去了原有的自然与生动。
本文分析当前关中地区乡村景观营造中植物应用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关中地域特征,针对不同植物类型提出营建策略,为关中地区乡村景观营造中植物选用提供一定借鉴。
概念
乡土植物
目前国内外对于乡土植物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乡土植物的定义还存在一定差异。欧美国家的学者一般认定乡土植物是在一个特定区域内,非人为因素影响下自然存在、自然生长的植物。在国内,植物学界多把乡土植物定义为一个地区自然发生的植物种类。从事园林和植物应用的学者认为只要在一个地区生长多年(一些学者认为年以上),能适应这一地区的气候和地理等自然条件,且经历过当地最极端的气候条件以及病患虫害等侵扰仍可以茁壮成长良好生存的植物就是该地区的乡土植物。
本文所提出的的乡土植物特指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明显的地域属性和高度生态适应性的植物种类。
当前关中地区乡村植物景观营造中
植物应用存在的问题
在关中地区的乡村建设中,植物景观营造长期处于被忽视状态,加之一些乡村规划人员缺乏乡村景观设计的经验,导致当前乡村植物景观出现了一些问题。
植物景观维护成本高
关中地区村庄进行植物景观营造时,受城市植物设计影响,栽种一些城市绿地中常见的外来植物品种,如小叶女贞、海桐、红花檵木等。此类植物需要长期修剪和养护,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带来高昂的后期维护费用,造成了资金上的浪费。部分村庄受经济发展限制,投用到景观维护的费用有限,外来植物得不到充分料理,导致景观效果走样,甚至造成植物的死亡。
生态系统能力弱
当前关中地区乡村的植物景观选用的植物材料不但非本土化而且选用品种单一,打破了乡村原有自然且丰富的植物景观群落关系。由简单群落关系所构成的新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差、抗逆性低。气候环境的变化、病患虫害的侵袭,都很容易造成植物材料的凋败和死亡。那些外来的植物材料对关中地区气候环境的适应性不高,极端天气的偶尔出现会导致其患病甚至死亡。
景观效果城市化
城市化植物材料的应用必然造成乡村植物景观的城市化。这些城市化的乡村植物景观忽视了乡村景观应有的自然与生动,打破了乡村乡村景观质朴的韵味,丧失了乡村景观的乡土特色。
乡土植物在营建乡村植物景观中
的应用优势
在乡村植物景观营造中,乡土植物历经时间的磨砺,岁月的洗涤,已充分适应了当地的环境,融入到当地的文化和生活中,有着外来植物所不能匹及的优势。
生命力强,养护成本低
乡土植物历经长时间的自然选择与淘汰,已经适应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能够很好地抵御当地的极端天气和气候,生命力强,存活率高,有利于景观栽培。乡土植物在后期养护中,通常采取粗放的管理方式,不需要专业人员的养护,有效降低了乡村植物景观维护成本。
有着稳定地生态系统的能力
乡土植物对当地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适应机制。由乡土植物形成的生物群落,结构稳定,抗逆性强,能够平衡维系地方植物生存以及生物群落演替,促进环境正向演变。群落中生物间的相互制约,使得病虫害不易爆发成灾,即便发生也因天敌的大量存在而较外来树种容易控制,可以避免毁灭性灾害。
极具乡村特色
乡村的一草一木都蕴含着人们对乡村的情感与寄托。乡村植物作为有生命的景观材料,保留着乡村最本质的特征,承载着乡村的历史与文化,对乡村地域文化的传承具有独特意义。
乡土植物在乡村植物景观营造中
的应用理念
遵从传统文化对植物景观营造的要求
关中地区的乡土植物在本地已有上百年的栽种历史,很多植物更是存在了上千年。在长时期的栽种过程中,受风水、当地文化等影响,对部分乡土植物提出种植要求,如“前不种桑,后不栽柳,院中不种鬼拍手”。
结合乡村植物景观的生产功能与景观功能
在乡村植物景观营造的植物材料选择上,要兼顾乡村植物的经济与景观价值。乡土植物中有很多可食用、可药用的植物,在景观营造时可充分利用此类植物材料,赋予乡村植物景观以经济效益,借此降低营造、维护成本。
乡土植物在乡村植物景观营造中的应用
乔灌木
关中地区引种成功的乡土乔木高达一百多种,关中“四大金刚”椿、槐、楸、榆更是被人们大量种植。利用乔木进行景观营造时不仅要考虑植物的生长条件,更多的还要考虑其高度、树形、色彩、季相等植物特征,根据景观营造需求选择相应植物。
按高度划分
大乔(21-30米):银杏、毛白杨、钻天杨、皂荚、拐枣、椿、槐、胡桃、榆树、楸;
中乔(11-20):桑、垂柳、臭椿、栾树、玉兰、合欢、三角枫、五角枫、龙爪槐、杜仲、桧柏、侧柏;
小乔(6-10米):西府海棠、垂丝海棠、碧桃、紫荆、元宝枫;
灌木(<6米):牡丹、月季、丰花月季、腊梅、石榴、绣线菊、贴梗海棠、黄刺玫、棣棠、榆叶梅、金丝桃、连翘、金钟花、丁香、迎春、金银花、锦带花、红瑞木、铺地柏、南天竹、火棘、十大功劳、阔叶十大功劳。
按树形划分
乔木
圆柱形:钻天杨圆锥形:桧柏
广卵形:侧柏、银杏笔形:毛白杨
球形:五角枫、榆树、皂荚倒广卵形:桑树、垂柳
倒钟形:槐伞形:合欢、龙爪槐
灌木
匍伏形:铺地柏圆球形:黄刺玫
扁球形:榆叶梅半球形:金银花
丛生形:月季、牡丹拱枝形:连翘
乔灌木常见树形
图:作者根据书本自绘
▲向左滑动
不同树形的关中乡土乔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向左滑动
不同树形的关中乡土灌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乡土植物色彩、季相
常绿乔木:桧柏、侧柏;
常绿灌木:铺地柏、南天竹、火棘、十大功劳、阔叶十大功劳;
花灌木:牡丹、月季、丰花月季、腊梅、石榴、绣线菊、贴梗海棠、黄刺玫、棣棠、榆叶梅、金丝桃、连翘、金钟花、丁香、迎春、金银花、锦带花、红瑞木、火棘。
乡土乔灌木的季相变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乔灌木
应用方式:
根据空间环境,所营造景观的氛围,进而选用不同高度、不同树形及不同季相等不同特征的乡土乔木,比如在氛围营造方面尖塔状及圆锥状树形者多有严肃端庄的效果;圆钝、钟形树冠者多有雄伟浑厚的效果;而一些垂枝类型者,常形成优雅、和平的气氛。在空间环境方面高大的树适合种在开阔的田野周边;分叉点高的树适合种在树下有活动的地方;伞形的树适合种植在乡村广场;卵圆形的就适合做其他植物景观的背景。
姜媛村的“古树游园”
图:姜媛村项目组提供
王上村涝池边的垂柳
图:王上项目组提供
观赏草
乡土观赏草大多对环境要求粗放,管护成本低,抗性强,繁殖力强,适应面广。乡土观赏草具有生态适应性强、抗逆性高、用途性广、易繁殖强、生态性好、抗病虫能力强,不用修剪等生物学特点,可当做灌木或者地被广泛应用在乡村植物景观营造中。
按高度划分
高型(H厘米):香蒲科水烛、宽叶香蒲、竹节芒、斑茅、大油芒等;
中高型(H90~厘米):竹节芒、荻、芒、菖蒲、甜根子草等;
矮型(H60~90厘米):地肤、梯牧草、、灯芯草、狼尾草;
低矮型(H60厘米):小香蒲、山麦冬、麦冬沿阶草、白茅、长芒草、水莎草等。
按生理生态习性划分
耐旱观赏草:竹节芒、地肤、白茅、芒、荻、大油芒、狼尾草;
喜湿观赏草:香蒲科水烛、小香蒲、宽叶香蒲、白茅、荻、菖蒲、斑茅、甜根子草、水莎草、芦苇、灯芯草;
耐阴观赏草:山麦冬、麦冬沿阶草;
喜光观赏草:地肤、狼尾草等植物在遮荫条件下长势降低,株型分散,易倒伏。
▲向左滑动
关中地区乡土观赏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观赏草
应用方式
在乡村的自然环境中纯粹的草坪是很少存在的,然而当下很多设计者往往会将地被空间大面积种植成低矮的草坪,与乡村粗野的景观相违背。可充分利用乡土观赏草,依从其生长特性营造层次丰富、乡野十足的地被空间景观。
利用乡土观赏草营造地被景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利用乡土观赏草营造乡间小路景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涝池作为一种原始的排洪蓄水设施,普遍出现在关中地区的乡村当中。在近几年的乡村环境整治建设中,已对涝池周边环境进行治理。但对涝池驳岸的景观营造被忽视,甚至进行硬化处理,使得涝池突兀的出现于村庄周围。在植物景观营造中可选用喜湿的各类乡土观赏草对驳岸进行软化处理。
利用乡土观赏草对驳岸进行软化处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花卉
乡土花卉是构成乡村植被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花卉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普遍不高,多适应于各种类型的土壤。多数乡土花卉对环境要求不高,不择干湿,如红蓼、石碱草等。乡土花卉花期较长,可长时间展示花卉景观。在乡村植物景观营造中,可充分利用乡土花卉,依据不同植物的生长特性,营造充满情趣的乡野景观。
按花卉植物属性划分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二月兰、蜀葵、红蓼;
多年生草本:五彩石竹、紫花地丁、鸢尾、萱草、千屈菜;
多年生宿根:菊花、芍药、马蔺、黄芩、柳兰、石碱草、蒲公英。
按生理生态习性划分
耐阴:二月兰、落新妇;
耐旱:五彩石竹、紫花地丁、芍药、马蔺、黄芩、红蓼;
喜湿:鸢尾、老鹳草、水葱、泽泻、红蓼、千屈菜。
按花期划分
1-3月:蜀葵、蒲公英;
4-6月:二月兰、鸢尾、蜀葵、五彩石竹、紫花地丁、蒲公英、泽泻、芍药、马蔺;
7-9月:红蓼、蜀葵、五彩石竹、紫花地丁、蒲公英、泽泻、柳兰、石碱草、落新妇;
10-12月:晚菊、泽泻。
▲向左滑动
关中地区乡土花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花卉
应用方式
在树丛、绿篱、栏杆等带型地段和绿地边缘、道路两旁等边界地带,可选择高度不同种乡土花卉搭配适宜的观赏草,营造出花木交错的乡土花境、花带景观;在开阔场地中,可选择植株低矮、花朵繁密,茎干挺直、不易倒伏的乡土花卉与草坪混合种植,打破纯粹的草坪景观,营造出野花散生的乡野之景。
路缘花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水畔花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缀花草坪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关中地区不少乡土花卉都具有食用、药用等功能,如黄芩、紫花地丁、千屈菜、蒲公英等。在乡村植物景观营造中可充分利用此类花卉不仅能展现乡土特色,还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带来经济效益。
当前乡村景观植物营造中,设计者多使用波斯菊、金盏菊、百日草等外来花卉来营造野花盛开的乡野景观,营造的花海虽然很美,但毕竟舶来物,如果将外来花卉在乡村进行大面积种植,很容易因为管护不到位造成生长失控,侵占当地植物生长空间,甚至于形成生物入侵。如小锦葵、圆叶牵牛都是由于景观种植的失控造成的生物入侵。
肆意生长的小锦葵、圆叶牵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他
关中地区盛产瓜果,苹果、猕猴桃、桃、梨、杏、李、樱桃、枣都能在关中地区良好生长。很多蔬菜、水果经过长期的驯化种植,已经完全适宜本地栽种,已经成为乡村植物景观营造的重要材料。在乡村植物景观营造中,物材料选用蔬菜、果木栽培既是经济利益的趋动,也是对农耕文化的怀念。通过蔬菜、果树的植物景观营造既可以获取经济利益,也可降低营造成本。
崔西沟村农户院前的柿树
图:崔西沟村项目组提供
乡村规划师不仅是村庄设施配置的规划者,也还是村庄景观环境的塑造者。专业的不对口并不是我们忽视乡村植物景观配置的理由。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营造属于乡村自己的植物景观,充分利用好乡土植物材料,让乡村回归乡土,让乡土融入乡村。
[1]张天麟.园林树木种[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车代弟.园林花卉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陆庆轩.关于乡土植物定义的辨析[J].中国城市林业,,14(04):12-14.
[4]沈正虹.乡村景观营造中乡土植物的应用与配置模式[J].现代园艺,(08):-.
[5]张静.陕西省节约型乡土园林植物资源调查及其应用[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39(01):-.
[6]刘立成,丛晓峰,陈昊,韩桂军.10种适宜西安地区应用推广的乡土植物筛选与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31(10):-.
[7]杨建虎,魏琰.浅析乡土植物在西安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35(28):-.
[8]陈家欢,陆琦.乡愁视角下乡村景观的营造策略[J].南方建筑,(01):88-93.
[9]杨冰冰.豫南乡土花卉及其造景研究[J].河南农业,(14):52+54.
[10]张颖.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
[11]张颖,李莉华.曲江池遗址公园乡土植物的文化特色利用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5(01):60-64.
[12]赵明明.陕西关中地区乡土景观元素构成与应用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3]陈思思.基于地域文化的乡村植物景观营造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
[14]杨建虎.乡土植物与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景观营造[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5]李瑶.北方乡土植物在城市公园中的景观营造[D].东北农业大学,.
[16]苏苏.树木的树形及其观赏特性,树形分类[EB/OL].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nhecaoa.com/cwgj/16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