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龄女性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天不方便,这时大家通常会注意调整饮食和作息,但是对用药安全往往有所忽略。很多网友不了解女性在经期不能使用哪些药物。媒体曾报道,一女士在经期不慎手臂挫伤,自行涂用红花油几天后,伤痛缓解但月经量却比以往明显增多,经期也延长了。医生诊断月经期过长,月经量过多,与她经期使用红花油有关。除了红花油,还有哪些药物是经期务必注意的呢?
不是所有的药都不能吃女性朋友在月经期抵抗力差,所以很容易得一些疾病,特别是像感冒等等,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可以吃药的。在服药前仔细看一下使用说明。如果感冒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建议采用食疗的方式,但是如果是严重感冒,可以咨询下医生然后用药,切不可乱用药。
月经期间的“用药禁忌”一些药品是不能在月经期间吃的,若是万不得已必须要吃,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
1、止血药:如安络血、维生素K等,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使毛细血管收缩,使用后会引起经血不畅。
2、泻药:如硫酸镁、硫酸钠下泻作用较剧,可引起反射性盆腔充血,故经期应该禁用;其他肠胃动力药,也应该慎用或忌用。
3、抗凝血药:可引起月经过多,甚至大出血,经期应避免使用,如双香豆素、肝素、溶栓剂等。
4、性激素类药物:女性的性激素合成及代谢平衡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因此,不可在经期使用性激素类药物,以免造成月经紊乱。
5、活血化淤的中药:此类药物不仅有抗凝、抗血栓的作用,还能扩张血管、加速血液流动,因此会造成月经量过多。
6、直接用于阴道局部的药:治疗妇科感染的阴道局部用药也需要谨慎,如治疗阴道炎症的洗液、栓剂等需要暂停使用,否则,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细菌逆行侵犯子宫腔及子宫内膜。
7、甲状腺制剂:这类药有可能造成月经紊乱,并会出现怕热、出汗、心律失常、体重减轻,应慎用。
月经期哪些中药不能吃月经期主要有3类中药是需要注意使用的,应当停止使用这些中药及含这类中药成分的中成药,待月经期过后使用。
1.痛经祛瘀、行气破滞的活血类与温热类中药如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丹参、川芎、肉桂、附子等。这类药易导致血管扩张,血液更畅通,导致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量增加。
2.清热泻火、清热燥湿及苦寒泻下药如石膏、知母、栀子、黄芩、黄连、黄柏、大黄、芒硝等。这类药易导致月经期间寒痛、闭经,甚至出现宫寒。
3.收涩类、止血类的中药如五味子、乌梅、金樱子、大蓟、小蓟、侧柏叶、茜草、蒲黄、仙鹤草、灶心土等。这类药易导致毛细血管收缩,会引起经血的不畅,发生痛经。
对于其他类的中药,如解表药、消食药、安神药等对月经的影响是相对较小的,可以在月经期使用。当非急症、重症时,以及对所用中药成分不明时,最好在月经期停吃中药及中成药,待月经期过后续用。或者及时与医生沟通,询问相关情况。
这些药物也不能随意使用1、止带调经药。这类药中,西药主要是通过调整人体的内分泌而达到治病作用,所用的药品多是性激素;中药中止带调经药很多,原理也不尽相同。治疗月经不调、白带异常的中西药多,对其产生影响的也不少,所以在用药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对妇女生理期的影响。
2、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奋乃静等抗精神病药物也不宜使用,氯丙嗪还可能会导致泌乳、乳腺增大等副反应。
3、避孕药。长效避孕针、口服避孕药,都会对女性的月经产生一定的影响,常会引起闭经。
4、泻药。妇女经期使用硫酸镁、番泻叶等药性猛烈的中、西峻泻药,容易导致女性盆腔充血而致使月经过多。
5、其他药。经期摄入维生素C或乌梅等酸性中西药过多,则可能导致月经过少、经行不畅以及痛经的情况。
因为月经的过多过少都会对女性正常的生理机能造成影响,月经过多可致贫血;月经过少或周期紊乱则会影响女性正常的孕产功能。所以,妇女在用药时,一定要注意药物对月经的影响。
推荐专家
您身边的家庭医生
边庆华
妇科副主任
擅长:处理妇产科各种常见疾病,熟练掌握多种诊疗技术和规范治疗的方法。
·END·
医院厚德·勤业·自强·奋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