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林大医访谈录(上集)
王宝林大医访谈录(下集)
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
第十五节肠道疾病2
处方十
组成:鲜生姜末25克。用法:25克姜末分2次4口吞服,时间在早上7点、下午2点各服1次。功效:主治多便肠炎。自觉腹中通气顺畅,大便由每日原来6-7次减至2-3次,连服数天,即可治愈。
处方十一组成:苍耳子30克。用法:水煎2次,分早晚空腹温服,每日服1剂。功效:主治慢性肠炎伴鼻炎。医案:患者患慢性肠炎、水泻已40年,并伴有鼻炎。来求治时,要求少花钱,故投单方治疗。患者服药至第6天,诸症好转,服药至15剂,40年的腹泻和鼻炎得到治愈。久病必须善后,再服7天,以防复发。按语:此方功在散风、止痛、祛湿、杀虫,使40年的顽症得以治愈。
处方十二三味止泻散组成:山药20克,诃子肉10克,石榴皮10克。用法:水煎空腹服,每日1剂,分3次服。善后处方组成:山药克,诃子肉、石榴皮各60克。用法:共研粉,每次服5克,日服3次。功效:主治溃疡性结肠炎。医案:周某,女,43岁,干部。医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已3年余,久治不效,故来求治。患者每于午后眩晕头痛,心悸,恶心,胃胀痛。日腹泻5-16次水谷不化,腹中隐痛喜按,神疲倦怠,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脉弦细无力。此乃脾胃阳虚,不能运化水谷,治宜滋补脾胃、涩肠止泻,引用郑桥老师验方三味止泻散治疗。患者服药6剂后,腹泻减至日泻2-3次,消化转佳,诸症减轻。继服善后处方,20天后病获痊愈。
处方十三膈下逐瘀汤加味组成:桃仁15克,牡丹皮10克,赤芍10克,乌药15克,元胡10克,甘草10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五灵脂10克,红花10克,枳壳10克,香附15克,蒲公英50克,楂炭50克,黄连10克,车前草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主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此方治疗多例,均在16-30剂治愈。医案:马某,男,60岁。患腹痛腹泻已3年多,每日大便3-4次。近日体力过劳,腹泻加重,并伴黏液,有时带血,故来求治。患者左侧腹部压痛,大便红细胞(++)、脓细胞(+),肠镜报告结肠充血,浅表溃疡2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迟。治宜活血逐瘀,清热祛湿,投膈下逐瘀汤加味治疗。患者服药16剂后,诸症消失,大便每日1次,医院复查皆正常,病获痊愈。
处方十四组成:黄柏15克,白头翁30克,地榆炭30克,白芨粉3克(冲)。
处方十七组成:潞党参30克,生地15克,五倍子15克,淡吴茱萸15克。用法:中药加水煎至毫升。灌肠前病人先排空大小便。灌肠时病人左侧卧位,略垫高。将27公分长的18号导尿管消毒后,用石蜡油或甘油润滑后,徐徐插入病人肛门,肛门外留管5公分;将50毫升或毫升的注射器,装上中药液50毫升,连接在导管上,把药液注入乙状结肠内。之后迅速拔出导管,拾高臀部片刻,在床上打几个滚,让药液均匀于肠壁面,再躺1小时休息,每天治疗1次。功效:主治溃疡性结肠炎。药物直达病灶,肠道吸收快,有利快速祛邪和组织修复。此法简便易行,适用广,病者无痛苦,又安全可靠,患者易接受。医案:刘某某,男,50岁。患本病已久,终未治愈。近来病情加重,是典型的慢性结肠类患者。来求治时,用处方十七灌汤治疗15天,大便成形腹不痛,血便和黏液消失,连治1个月后,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患者高兴地说:“我早该来求您治疗了!”注意:灌肠药液温度应为37-38°C;灌肠速度为每分钟10毫升,即5-6分钟灌完,甚至可慢些,8-10分钟灌完。按语:治疗本病,处方可分:急性发作期:患者表现为腹痛、脓血便、里急后重、发热等症为主,腹痛为左下腹隐痛,大便秽臭,小便短赤,时有恶心呕吐,舌质红,苔薄黃膩,脉滑数,治疗用处方十六。慢性缓解期:患者表现为腹部胀痛,大便溏薄,有黏液,时夹血便,形体消瘦,吃饭不香,口淡不渴,舌质红,苔薄白、微腻,脉弦细,治疗可用处方十七。
处方十八复方驱滴虫汤
组成:仙鹤草30克,土炒白术12克,草果仁、法半夏各6克,补骨脂10克,木香10克,吴茱萸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善后处方组成:仙鹤草30克,土炒白术15克,厚朴6克,补骨脂6克,熟附子片3克,砂仁3克,党参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主治滴虫性结肠炎。医案:王某,女,36岁。患反复发作性腹泻已1年余,久治无效,故来求治。患者日行大便4-5次,色黄质稀,伴腹痛,腹胀,畏寒,食纳减少,头昏心慌,腰酸乏力,白带多。脉细弱,舌淡,苔白微腻,精神萎顿,腹平软,大便化验滴虫(+++)。证系寒湿与滴虫交滞肠腑,伤及脾肾,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司而为泄泻。治宜温补脾肾,佐以驱虫。投复方驱滴虫汤治疗。患者服药10剂诸症愈,大便日1次,化验无滴虫。患者继服15剂后,诸症尽除,医院4次复查大便,均未见滴虫。追访1年多,未见复发。
处方十九健脾止泻汤组成:太子参4克,茯苓9克,山药9克,儿茶3克,黄连3克,黄芩5克,焦楂9克,麦芽6克,银花9克,藿香2克,白芍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此方益气健脾,清热燥湿,主治霉菌性肠炎,已治愈此病多例。医案;患者沈某,男,8个月。其母述:腹泻10多天,每日泻8-9次,哭闹不安。医院化验为霉菌性肠炎。西药治疗无效,故来求治。余投健脾止泻汤治疗。患儿服药3剂,腹泻减轻,再服3剂,腹泻治愈,化验未见霉菌。
处方二十复方地榆汤组成:地榆30克,锡类散8支。用法:加水毫升煎地榆至80毫升取液,加入锡类散4支,混合后,分4次作保留灌肠;同时口服锡类散,每次1支,每日4次。功效:主治伪膜性肠炎。医案:郭某,女,3岁。患儿高热39-40°C,已持续7天不退,医院用多种抗菌素控制感染,体温降至37.5°C;但是第10天开始,患儿突然腹泻,初为水样便,继而为血性水样便,1日泻10余次,每日30-40毫升,伴中等度失水,呕吐腹胀,烦躁不安,脉转细弱,体温复升至38.6°C,大便镜检发现肠伪膜(+++)。诊断为伪膜性肠炎。治疗无效,故来求治。其母因乳汁不足,人工喂养,每有积滞,高热持续,致使脾胃湿蒸热蕴,气血凝结,糟粕积滞,送于肠间,倾刮脂液,化血水下注,化验大便有大量肠伪膜,此为脂膜受损之症。治宜清热解毒,止血生肌,投复方地榆汤治疗。24小时后,腹泻好转,次数减少,水便转溏便。连续3天,大便转为正常。观察1周,没有复发而告愈。按语:锡类散为中成药,药店有售。其组方《金匮翼》记载:青黛2克,珍珠1克,象牙屑1克(焙),牛黄0.3克,人指甲0.15克,冰片1克,壁钱20个(煅)。共研细粉末。其功效为清热解毒,化腐生肌。常用于口腔疾病,如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白喉等,多能收到满意效果,用法与治本病相同。另外,口服锡类散,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食道黏液性溃疡等也能收到甚效。引自:单健民老师验方。
01大医精诚中医特效处方集02大医精诚
中医特效处方集03大医精诚
中医特效处方集04大医精诚
中医特效处方集05大医精诚
中医特效处方集06大医精诚
中医特效处方集07大医精诚
中医特效处方集08大医精诚
中医特效处方集09大医精诚
中医特效处方集10大医精诚
中医特效处方集11大医精诚
中医特效处方集12大医精诚
中医特效处方集13大医精诚
中医特效处方集14大医精诚
中医特效处方集15大医精诚
中医特效处方集16大医精诚
中医特效处方集17养生保健操(蹲功)
中医特效处方集18癌症的生成与预防
中医特效处方集19头部肿瘤
中医特效处方集20喉、舌癌症
中医特效处方集21食管癌
中医特效处方集22胃癌与肠癌
中医特效处方集23肝癌与肝血管瘤
中医特效处方集24白血病皮肤癌
中医特效处方集25
子宫癌及瘤、囊肿26
癌症疼痛27
脑血管疾病(中风)28
脑血管疾病(中风)
脑血管疾病(中风)
癫痫31
眩晕32
神经官能症(含神经衰弱)33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分离性障碍、梦游34
面瘫(面神经麻痹)、肋间神经痛35
头痛36
三叉神经痛、臂神经痛37
重症肌无力(痿症)38
脑鸣、嗜睡症39
失眠症40
二尖瓣关闭不全、冠心病心绞痛41
心肌炎、心律失常42
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43
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脑血管病人的保健食疗44
高血压病45
高血压病46
低血压病47
蚕豆病(表现黄疸、贫血)、溶血性贫血48
蚕豆病(表现黄疸、贫血)、溶血性贫血49
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50
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症51
消化不良52
消化不良53
慢性胃肠炎(胃痛)54
慢性胃肠炎(胃痛)55
消化性溃疡56
胃肠神经官能症57
胃下垂58
胃黏膜脱垂、直肠脱垂、食管炎59
胃及消化道出血60
胰腺炎、肠胃息肉61
霍乱(大吐大泻)62
肠道疾病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中医特效处方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